Part 4. 核心課程(深度體式練習/提升技巧/功課練習 + 教學實踐 + 導修課) 109小時
此部的集中體式練習安排在每星期一,三,五的晚上 8:30pm-10:30pm 進行,旨在幫助同學們建立有規律的體式練習習慣。一天忙碌下來,身體處於超負荷壓力狀態,此時練習瑜伽能緩解白天所帶來的身體和精神上的緊張;晚上時段能使練習者於睡前全心投入練習瑜伽,有助於培養練習時的專注和內在覺知,這是瑜伽練習的目的所在。瑜伽的練習體式的難易以及是否能完成並不是重要的組成關鍵,而是在這個練習瑜伽的過程中所投入和專注的程度才是練習的目的,體式是練習心住一處專注當下的工具。在固定的時間裡練習也是每一位瑜伽老師必須建立的自律性。持續不間斷的練習也可以有效提升學員的體能和練習技巧,提升說服力,增加信心。
課程除了規律的體式練習來打穩體位法的基礎外,亦在各學習階段中加入了每星期的功課,讓同學們能從學習中實踐理論,進一步鞏固知識與技巧。這些功課內容包括自我練習、教學練習、排課設計、口令編排、解剖學應用練習等,同時,每週亦設有「導修課」目的是讓學員能一邊學習一邊實作,加深理解並培養實戰能力,從而創造最大的進步空間。 同時,每星期一亦設有「導修課」協助學員釐清課程內容中遇到的疑問,學員能在每一階段獲得適時協助與鼓勵,更有方向地推進個人的練習與教學發展。
教學實踐涵蓋理論與現場兩大層面,幫助學員逐步累積經驗,並發展觀察、分析與即場應變的能力:
理論部分(Theory):透過小組模擬教學、課堂錄影與現場演練,學員將學習如何設計課堂內容、進行體式引導,並接受同儕與導師的回饋。訓練內容涵蓋課堂編排技巧、觀察與評估能力、語氣與節奏運用、體式調整技巧,以及與學生的互動與即場應變能力。課後學員需撰寫教學反思與修正計劃,以深化教學整合力與自我評估能力。
實踐部分(Practical):學員將觀察真實學生的練習情況,每堂課設定不同的觀察主題,需根據當日重點紀錄與分析實況,並於課後參與小組討論與經驗分享,由導師統整觀察要點並補充教學原則與調整策略。這樣持續的實地觀察與反思練習,有助於提升學員的動作觀察力與實際教學的應變能力,為進入現場教學做好全方位準備。
|